当前位置: 首页 > 综合报道 > 正文

综合报道

【珠江晚报】珠海大学生开发出香山文化知识图谱系统已获得“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” 项目基金正在申请专利

文章来源:珠江晚报 审核人:孔建华 时间:2017/04/14 点击次数:
审核 孔建华 视频

□采写:本报记者 王 帆

□摄影:本报记者 吴长赋

学者们研究香山文化,研究香山民俗、香山方言、香山买办、香山商业等,如何才能将这些研究相联系起来,采用类似“大数据”的方法来分析彼此之间的关系,帮助学者们进行研究?如何通过可视化的方式,让年轻人更愿意接触和了解香山文化?近日,记者从北师大珠海分校获悉,分校管理学院的8名大学生,开发出了“香山文化知识图谱系统”,将香山文化研究变得“智能化”和“大数据化”。该系统已经获得了第六届“挑战杯”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哲学社会科学类二等奖,国家级、省级的数万元资金支持,相关论文还在国外学术会议上发表,现正在申请国家知识产权专利。

梳理

系统打造香山文化“关系网”

研究香山文化,如果想不用手动一页页翻纸质资料就可查到文献内容;动一动鼠标,就可看到每位专家学者研究的香山文化成果间的关联,以及香山人物之间、历史事件间的逻辑关系,那么,就需要使用由北师大珠海分校学子们开发的“香山文化知识图谱系统”了。

4月11日,记者见到了开发“香山文化知识图谱系统”的团队成员,陈威宇、黄嘉文、罗盛亨、吴昊驰、陈俊安、郑晓彤、梁安淇、黎鸿骏8位管理学院的大学生,有的负责系统开发、有的负责知识图谱构建、有的负责实地调研,分工合作完成了系统开发。

这个系统有什么过人之处?记者从演示中可看到,系统内有图谱展示、知识检索、关系检索、时空检索等功能,还包括了知识目录、知识实例等。在知识目录中,有知识分类、职务和称号、地点以及时间。

点开知识分类,下拉出民俗、方言、艺术、历史事件、文化遗存、香山名人等子分类。以“容闳”为例,在打开“留学人士”后,点开“容闳”,在另一侧的知识图谱页面中,与容闳相关的家人、朋友及其他留学生等全部呈现,并且,每个人物的个人信息、历史事件及研究内容等,都可看到。

“这个系统里面,目前已经录入与香山文化相关的信息有1万多条,现还在持续录入和更新中。”团队小头目陈威宇介绍。

破解

用知识图谱让信息可视化

记者了解到,团队是在去年参加学院副院长姜赢的课外学术课堂中,接触到了知识图谱的研究,并在姜副院长的指导下,选定了香山文化与知识图谱相结合。

“我们经过探讨和研究,发现珠海作为香山文化的重要发源地,文化内容极其丰富,但大多数学者从各自领域出发,针对某个方面进行研究(如香山民俗、香山方言、香山买办等),内容比较分散,如果能够有一个系统,建立分散点之间的关联,将有利于全面展示。”陈威宇介绍。

他告诉记者,现在很多学者的研究方法多采取传统文献调查、实地调研、案例分析等方式,团队开发的系统,能够利用数学、信息科学的技术,如统计分析、本体推理等,更好地揭示深层次的因果逻辑。

“系统还采用在新媒体环境下,利用知识图谱在信息可视化上的亮点,建立更有趣、更互动、有吸引力的知识图谱应用平台。”陈威宇希望借助旅游业的影响力和连带效应,将香山文化推向全球。

调研

走访了20多个历史遗址

确定好方向后,团队马上展开工作。由于对知识图谱的构建技术还不够熟悉,负责系统开发的团队成员学起了Java、Named Graph等技术,其中由于部分技术只有英文版,团队成员更是全书“照啃”。

另一方面,为了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度,除了研究现有的文献外,团队成员还开展了实地调研。他们发动了学院的师弟师妹们帮忙,走访了容闳故居、苏兆征故居、卢慕贞故乡、清晓古公祠、中山市博物馆、香山商业博物馆等20多个地方,并对每个走访地点写了详细的调研报告,而拍下的视频和照片,也录入了系统之中。

此外,为了确保知识图谱在文化研究方面的专业性,团队还专门联合了中山大学历史系雪珍、黄萼辉和历史学博士北师大珠海分校马克思学院副院长耿之矗,请他们进行指导和反复修改。

开发这个系统,是否遭遇了困难?团队成员介绍,除了要“啃”英文的技术书,在实地调研中,碰到的难处还是不少的,“比如我们在一些博物馆实地调研的时候,讲解员并不是那么愿意配合,讲解得很快或者不愿意提供详细的资料,增加了很多难度。”

而海量信息的录入,也是繁重的工作。“收集后最复杂的是知识的分类,每个信息要录入到哪一块,而且要录入的信息太多,我们即便加派了人手,每天也要录入十多个小时。”团队成员介绍。

成果

项目已获国家级、省级项目基金支持 正在申请专利

记者了解到,目前“香山文化知识图谱系统”已获得国家级、省级项目基金的支持。系统的前期基本论文成果,于2017年3月25日发表在中国重庆由IEEE举办的IAEAC 2017 国际会议;

2016年5月,项目成功申请到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,获得10000元人民币的项目经费;

2016年12月,这一项目获得校第六届“挑战杯”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哲学社会科学类二等奖(第二名);

2017年1月,获得由广东省团委发起的广东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育专项资金(“攀登计划”专项资金)项目立项,并被评为重点项目,获得了30000元人民币的项目经费。

据悉,项目现在已经在申请国家知识产权专利了,系统完善后会正式对外发布,提供给个人和机构使用。

原文链接:http://www.zjwb.com.cn/text.php?ud_key=8697&ud_date=2017-04-14

上一篇:【校友风采系列报道之九】法律与行政学院路继成:怀揣希望,就有力量
下一篇:【南方都市报】这群大学生为香山文化做“百科全书”

关闭